【“一區一策”推進學前教育普惠健康發展】廣州日報頭版第1紙今天
時間:2019-01-10 12:03:23 來源:早教700網 本文已影響 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為國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廣州始終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努力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隨著“二孩”入園小高峰的到來,學前教育成為備受關注的話題。近日,廣州11個區教育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廣州各區扎實推進學前教育發展的各項舉措,取得良好成效。廣州日報全媒體今起推出“學前教育廣州觀察”,敬請垂注。
文/劉曉星 圖/莊小龍
2018年1月底,《廣州市發展學前教育第三期行動計劃(2017—2020年)》正式印發執行(下稱《三期計劃》)。其中提到,到2020年,全市適齡兒童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保持100%以上,全市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數占在園幼兒總數的比例)達到80%以上,從而破解“入園難”“入園貴”。記者了解到,目前,廣州共有幼兒園1861所,其中普惠性幼兒園(含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1414所。全市幼兒園可提供學位約56.45萬個,在園幼兒約50.7萬人,較好地滿足當下適齡幼兒入園需求。同時,通過加大市、區兩級財政投入、完善教師工資待遇保障機制、加強師資培訓、加強幼兒園課程研究、指導與質量管理等舉措,提升學前教育整體質量,提供“好且不貴”的學前教育。
增加財政投入
在財政投入方面,廣州大幅提高普惠性幼兒園生均定額補助標準,并要求各區根據財力狀況加大相應投入、制定本區幼兒園生均定額補助辦法和標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從2018年開始,生均定額補助可用于非在編教職工津貼,比例不超過50%。對新建、回收、改擴建的公辦幼兒園的新增班數,給予每班3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資金,經費由市區兩級財政分擔。到2020年,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在同級財政性教育經費中所占比例在現有比例基礎上逐年提高。
切實提高幼兒教師待遇,是培養優質幼兒教師隊伍的關鍵。番禺區從今年起,將非在編教師納入社保體系,監督民辦幼兒園依法落實教師待遇。并設立“優才津貼”,對幼兒園非編制人員中的高素質人才予以每月1000元或2000元的特殊津貼,對符合任職資格的專任男教師,給予每月500元的特殊津貼。增城區提出,積極完善師資隊伍培訓和學歷晉升獎勵制度,確定為每一位幼兒教育教師進行學歷提升進行資助。天河區公辦幼兒園編外聘用制專任教師由年人均撥款6.84萬元提高至12.07萬元。各區通過一系列措施,提高幼師收入,穩定教師隊伍,加快保教隊伍的專業化發展。
擴大學位供給
《三期計劃》提出,到2020年廣州市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數占比達到80%以上,力爭公辦學位占比達到50%以上。支持學位緊缺的中心城區以適當形式開辦幼兒園。每個(街)鎮辦好1所以上公辦中心幼兒園;常住人口規模4000人以上的行政村舉辦規范化普惠性幼兒園,常住人口規模不足4000人的行政村設分園或聯合辦園。廣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一區一策”的措施,明確應對“全面二孩”入園問題的具體舉措和各區年度學位增長計劃。創新機制,通過小區配套園的建設移交,鼓勵支持街道、村集體、有實力的國有企事業單位,特別是普通高等學校等舉辦公辦幼兒園等途徑,增加公辦幼兒園資源,進一步強化幼兒園普惠發展,增加普惠學位資源。一方面,鼓勵師德師風好、教師隊伍素質高、管理規范有序的普惠性幼兒園發展壯大,支持其擴建園所或新建分園;另一方面,支持中心城區多種形式擴充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引導社會資本介入建設。
按照“一區一策”的要求,各區分別制定了應對全面二孩政策的具體舉措,創新思路擴充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其中,天河區率先探索建設微小型幼兒園;同時,作為唯一一所培養幼兒師資的全日制公立師范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廣州市幼兒師范學校和廣州市天河區教育局簽署合作辦學協議,并為“廣州市幼兒師范學校附屬天河第二幼兒園”揭牌,為天河區學前教育注入新的動力。花都區利用空置中小學校用地建設幼兒園。南沙區自2018年起,將接收的小區配套幼兒園全部辦成公辦幼兒園,2018年接收了9所,增加公辦學位3060個。海珠區通過整體新建、轉制重建、國企承建、舊園擴建等四個途徑推進公辦幼兒園建設,2018年已開辦了4所公辦園,5所民辦幼兒園,增加了2743個學前教育普惠學位。白云區分類解決小區配套幼兒園接收問題,堅持“當年接收、次年開辦”的原則,將新接收的小區配套幼兒園優先開辦成公辦幼兒園,2017-2018年,白云區新開辦了9所小區配套教育部門辦的公辦園,共增加公辦學位2430個。增城區將小區公建配套幼兒園和教育富余資源優先舉辦公辦幼兒園。
提高保教水平
根據《三期計劃》,到2020年,要實現幼兒園園長和專任教師100%持證上崗;85%以上幼兒園園長與專任教師達到大專及以上學歷;保健醫生和保育員等需持相應資格證書上崗。完成新一輪保教隊伍100%的全員有效性培訓。提高廣州幼兒師范學校的培養層次,擴大其辦學規模。全市規范化幼兒園比例達到95%以上;促進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和園際之間學前教育均衡發展;以有效措施堅決糾正“小學化”傾向。
教育部門通過開學檢查、視導、專項督查等措施開展幼兒園日常辦園行為過程性監管。健全學前教育督導檢查、績效考核和問責機制,聯合相關部門對幼兒園進行常態化的校園安全、衛生環境工作專項督查。明確要求并建立民辦幼兒園審批登記及年檢制度,建立幼兒園監管臺賬。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印發《廣州市加強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的指導意見(2018—2020年)》,助推教師專業化水平,師德師風水平整體提升,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善保教的學前教育教師隊伍。加強幼兒園課程研究、指導與質量管理。印發并實施《廣州市幼兒園保教質量評估監測方案》,建立幼兒園保教質量動態監管機制,推動各類幼兒園科學保教。
越秀區編制了幼教聯盟發展五年規劃,推廣“東方紅幼教聯盟”成功的經驗,在區轄繼續選取15所不同類型的幼兒園分別組建2~3個各具特色的幼兒園教育聯盟。支持各聯盟園根據各自優勢,創建場室資源,設施設備資源等共享清單,促進聯盟園之間的共建共享共成長。花都區以“保存量,優增量”為思路,優化區直屬公辦幼兒園管理,支持直屬優質幼兒園承辦新小區配套園區,從而極大提升優質公辦教育資源。荔灣區在2018年10月研制并實行《荔灣區幼兒園“去小學化”傾向專項檢查評價表》,目前已在全區幼兒園使用,通過幼兒園自評、片區互評、教研院專家團隊評、行政年審評四級考核制度,強有力推動幼兒園切實開展去“小學化”傾向的專項檢查工作。從化區利用鄉土資源開展特色教育活動,在從化區幼兒園、從化區第二幼兒園、從化區第三幼兒園等的示范引領下,利用鵝卵石、禾稈、竹子、樹根、樹枝、青菜、瓜果等,在全區各類幼兒園大力推廣利用鄉土資源開展幼兒教育活動。
今年廣州啟動了“文溪雅荷”幼兒園實驗課程研發工作,場景化課程是其中的一大亮點。場景化教學有助于幼兒園避免和糾正“小學化”傾向,讓兒童以適合他們的方式進行學習。記者了解到,未來兩三年內,場景化課程將在全市幼兒園全面推廣。作為廣州市首個由教研部門參與主辦的幼兒園,南沙區實驗幼兒園以廣州市教研院“文溪雅荷”理念為指引,提煉出“探索之美,成長之樂”的辦園理念,創設本土化、生活化、可探索、有美感的環境,強調以問題為導向的探索學習,強調幼兒園、家庭、社區一體化育人,強調幼兒、教師、家長的共同成長,培育健康、快樂、自主、合作的兒童。